正统皇帝刘维箴,综其帝王生涯,最让人诟病的,不是政治上的不作为,而是贪恋美色、耽于享受、宠信宦官。前者出了问题,自有执政大臣们担责背锅,而后者,则是评价一个皇帝德行的重要指标。>
虽然,后者很多时候往往能视作皇帝的私务,无关大义大节,但实际情况显然不是,皇帝的家事与国事可没法这么简单地切割开来。>
皇帝的表现如何,对帝国的影响从来都是深远的,包括刘维箴这样一个太平天子,毕竟,他坐在几代先皇打下的基础上。帝国体制赋予皇帝的权力,即便染上了尘埃,其根本上依旧是强势的。>
而刘维箴,在享受了二十多年美色之后,也终于遭到反噬,并且,将朝廷内部最大的矛盾彻底引爆。>
二十四年初春的“马上风危机”,刘维箴是实实在在往鬼门关走了一遭,事发之时,如非宫娥尖叫,侍候在外的宦官蔡诀闯了进去,凭着自身掌握的“医学经验”,采取了一定紧急措施,或许刘维箴当场就驾崩了。>
在这里,需要讲一讲蔡诀,这真的是个老谋深算的大太监,鉴于皇帝渔色的习性,私下里,很有预见性地同御医学习相关急救知识,以备不时之需,最后还真用上了......>
但即便如此,在一干大医国手的努力下,又是施针,又是用药,刘维箴也足足昏迷了一日多,方才苏醒过来。>
作为帝国皇帝,尤其一个在位时间不算短的皇帝,对于帝国的整体格局而言,就是一个最佳稳定器。>
即便他怠于政务,久不临朝,但只要他待在皇宫中,修道也好,渔色也罢,他存在着,那么不管外朝斗得有多凶,政局有多乱,都是有个最基本限度的。>
当然,所谓的“底线”其实是很低地,真到那个程度,那么大汉帝国的毛病也必然很是深重的。而有一种状况,则能够轻易突破所谓政治斗争的底线:天崩地裂。>
在大汉帝国,难道还有比皇帝大渐更严重的事情吗?绝对没有!>
比起煌煌至尊之位,那些权贵们争得头破血流的尚书令之职,又算得了什么?>
当然,不是因为刘维箴这一倒下,大汉帝国冒出了多少乱臣贼子,而是因为,当帝国面临天变之际,那此前政治斗争原则也将发生根本性的变化。>
还是那句话,一朝天子一朝臣,其中牵涉的权力、利益之争,是以让所有局中人刺刀见红。>
于是,当
本章未完,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.........
《汉世祖》 最新章节仁宗篇19 宰相的倒台,网址:https://www.kkxs8.org/html/125/125671/2211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