视察队伍并不急于赶路,而是缓步慢行 。欧阳轩每到一地都要停下来,少则十天半月,多则二、三月甚至半年,深入村寨厂矿实地考察并听取民意。这种方式不仅发现了诸多问题,又亲近百姓,得到了广泛的赞誉。在两淮地区,欧阳轩纠正了州县官员强推巴蜀屯田模式的错误。此地天灾频发,黄河和淮水泛滥无常,加之长年的战乱使得人口锐减,大量田地无人耕种。在战后重建过程中,州县官员为了政绩不顾百姓反对,在河流及湖泊旁建立开垦屯田点——理由是这些土地最肥,却因此埋下了水灾的隐患。
欧阳轩听取了百姓意见,下令将屯田点改到高地或低山丘陵处,这些高朗土地虽然不如水边土地肥美,却也适合玉米、土豆、红薯这些高产耐旱作物,更重要的是安全无虞。除此之外,当地州县也按欧阳轩的建议,将原来“堵”的防洪思路转变“疏”,把河湖潴泽划为保护区,严禁私自围湖造田或改造河道,又将地势低矮处划为泄洪区。帝国现在百废待兴,根本没有人力去整治黄河和淮水。帝国现在最不缺的就是土地,即便人口再增长数倍,各省也有充足的土地可供开垦。海外领地更是广袤,仅野牛大陆的可耕地便是汉地十明为已任,之所以将孔子作为学院的名称,是因为孔子是中华文化的杰出代表人物,并不是独尊孔子。帝国的文化政策是兼收并蓄,百花齐放,百家争鸣,并非独尊儒家。欧阳轩本就对曲阜孔氏心有不满,他们面对金人和蒙元的屠刀虽然无力对抗,却也可以选择衣冠南渡,但终究还是舍不得房舍田产。欧阳轩不允许帝国内部存在世袭罔替的贵族,更不允许孔氏曲解帝国政策,并以此压榨百姓。
让欧阳轩痛心的是,山东省长石中泉从琉璃坝便追随他,是资历颇深的霹雳军元老,理应知道帝国的文化政策,却对孔氏的横行不法视而不见。眼见他如此,不少州县官员也有学样,选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。治国施政的核心是治吏,欧阳轩当即将石中泉停职,并派了急使回扬州提请议会罢免其职务,并追究其失职之责。此事中不作为的州县官员则被当场解职——作为元首,欧阳轩有这个权限。对于曲阜孔氏,欧阳轩下令永久削去其爵位,将其田产房舍收为公有,作办学之用,其族人之中重罪的流放到鲜卑利亚和野牛大陆北部,轻罪的则流放西域。
离开山东之后,欧阳轩继续前往元大都——帝国政府已将之改名为燕京。河北之地自古便是豪强频出,自石敬塘将燕云十六州割让给契丹之后,便成了胡汉混杂之地。汉人世家大族为了自保,皆广招部曲修建坞堡,成了一股不可小
本章未完,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.........
《南宋之霹雳风云》 最新章节第七百二十六章 巡狩各地(二),网址:https://www.kkxs8.org/html/269/269979/724.html